第135章 养士之风-《大秦命运》
第(1/3)页
任何一个君王,最难以容忍的不是敌国的威胁,而是国内有人威胁到他的王位。一旦有人威胁到他的地位,他会毫不犹豫地予以反击,以保住现有的地位。
不久,魏王解除了信陵君的兵权。信陵君明白自己被废弃不用的原因,更对自己的魏王老兄绝望透顶。他没有去找魏王老兄为自己辩解什么,而是“谢病不朝”。
此后,无官一轻的信陵君,与宾客们天天笙歌燕舞,放纵自己醉生梦死,得过且过,什么天下大事,什么江山社稷,什么忧患意识,什么保家卫国,都被他丢弃一旁,不!不是丢弃,而是深埋心底,当夜里梦醒时分,他抛一把浊泪,再将它们从心底放出来,与之紧紧相拥,绝望而又不甘地失声痛哭起来……
四年之后,即公元前243年,信陵君“竟病酒而卒”。众人皆说他是纵酒色而死,难道是真的吗?
信陵君的噩耗传出,秦国吕不韦得知这一好消息后,立刻下令蒙骜督军进攻魏国,攻拔二十座城,新置一个东郡。秦国用夺取的魏国的城池设立自己的郡县,对魏国来说无异于莫大的讽刺。
对于弟弟信陵君,魏安僖王心中极其矛盾:弟弟在世时,他唯恐威望很高、能力很强的弟弟威胁到自己的王位,心中时时提防;弟弟死后,秦军来攻,魏国又无人能出征败敌,若是弟弟在,秦军断不会如此肆无忌惮。弟弟活着的时候,他寝食难安,弟弟死了,他又忧愁不已。
信陵君死后不久,魏安僖王魏圉气急败坏的病了。临死前,不知道即将去面对自己的列祖列宗,尤其是要去面对自己的弟弟信陵君魏无忌,他是否有愧,抑或有些许悔意从心底生出?
十八年后,魏国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城陷国亡。信陵君强大的个人能力,在权力面前,显得苍白无力。信陵君两度救国,两败强秦,堪称“国士无双”。李白有诗赞:“大梁贵公子,气盖苍梧云。救赵复存魏,英威天下闻。”
战国四公子格鲜明、有血有,个人的能力受限于环境,国家的命运束缚于时代,潮起潮落,飘忽不定,不能用简单的成败作为标准衡量。他们的智慧是难得的精神财富,其养士用人的风气至今为人津津乐道,是战国时期杰出人才的缩影。他们也有不足之处,正如边普普通通的“社会人”一样,这正是二千多年来吸粉无数的原因吧。
离开了这些贤士,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战国四公子”还能所向披靡吗?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