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失败原因-《大秦命运》
第(3/3)页
败迹三:燕国太子燕丹催促荆轲上路。计划定好之后,荆轲迟迟没有出发,因为他在等待一个人,打算一道出发。那个人住得很远,还没赶到,荆轲已替那个人准备好了行装。燕国太子燕丹认为他拖延时间,怀疑他反悔,便一再催促:“子不多了,荆卿有动的打算吗?请许我派遣秦舞阳先行。”荆轲发怒,斥责燕国太子燕丹:“太子这样派遣是什么意思?只顾去而不管能不能完成任务,那是莽撞的行为!况且是拿一把匕首进入难以测度的暴秦!我所以暂留的原因,是等待另一位重要的朋友同去,眼下太子认为我拖延了时间,那就告辞决别吧!”于是便出发了。
荆轲苦苦等待的这个人,一定是对于此行至关重要的人物,也是关乎刺秦成败的关键人物。此人迟迟未来,加之燕国太子燕丹一再催促,使得荆轲放弃了等待,也就放弃了最佳的刺秦组合,由于古时候交通和通讯的落后,所以无法了解那人为何姗姗来迟,但是因为缺少了这个至关重要人物的帮助,才有了荆轲《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绝望与无奈。
刺杀计划失败后,燕王燕喜担心秦国出兵攻打燕国,便杀燕国太子燕丹,将其头颅献秦军以求和。但是牺牲儿子的代价也没能抵挡秦国的铁骑践踏的命运。
一般人找不到的看书基地,搜索
♂完♂
♂本♂
♂神♂
♂站♂
手机输入网址Ьen.谨记以免找不到我们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