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攻心之策-《天下安康》
第(2/3)页
李靖一路长驱直入,连战连捷,攻到林虑山下,与王德仁相对峙。
李靖眼看贼匪数多,山势又艰险,非一时可尽破,便准备以内部分化瓦解的策略,瓦解王德仁所部。
王德仁虽是林虑山的大头领,但因为林虑山脉地形原因,各处山头林立,王德仁与其说拥兵数万,不如说手下各山头的头领,合兵数万。而王德仁更像是武林盟主那般,凭实力、威望压制众人。
这日隋军抓住了王德仁手下一个探子,李靖亲自上前询问。那探子倒也狡黠,便直言自己本是良民,因为父母妻子都为王德仁囚禁为人质,不得已从贼。只有能打探到隋军的情况,他的父母妻子才能被宽免,不然的话全家都要被处死。
李靖一眼便看穿了对方,贼中能做探子的,必是精锐,如何随便找个人当探子。然而李靖故意装作相信了他的话,还让他替自己从山中各部传话。
“为我报贼,明日我且战,有能释甲迎我者,署背曰‘归顺’,皆得复农矣。”于是便放走了此人。
这个探子高兴地返回营中,还向山中众人说起了此事,引得众人哄堂大笑,不少人皆笑隋军主将迂腐。
到了次日,李靖果然出兵,而且立了两杆大旗,上面写着“只诛王德仁,余者不问”。
同时李靖又从林虑各地召集百姓,凡有亲眷在山中做盗匪的,皆让他们在山下呼喊。
于是百姓纷纷劝他们的亲人投降,弄得各处山寨之中的盗匪人心惶惶。
王德仁大恨,却无可奈何。
李靖又让人封锁各处道路,作困守贼匪的样子。
果然,很多小山头受不住这种压力,选择投降。李靖对这些来降的人均厚加抚恤,善言劝导,又在他们背后写上“归顺”二字,然后让他们回到山上营寨之中,告诉那些还未投降的人。
这些人扛着旗子,敲锣打鼓,大声呼喊,引得各处山寨人心更乱了。虽然王德仁尽力约束,但很多离着主寨远的小山寨,根本不畏惧王德仁,一看不妙,立刻投降。
王德仁约束不了别处的头领,只得尽力约束自己营中的头领。王德仁本身是个粗人,也不太擅长拉拢人心,平日里的约束,也多以恐吓为主。若是旁日,众人多是畏惧。可今日大兵压境,人心惶惶,营中之人对王德仁,倒是多了几分憎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