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名将对决-《天下安康》


    第(2/3)页

    于是李靖便下令,其部兵马,赵士悌率部九千人屯于恒安镇东面的白登山,控制东侧制高点,同时挡住突厥人向东溃逃的方向。又命侯莫陈乂率兵一万屯于恒安镇西面的武周山,控制西侧制高点,扼守住突厥人向西逃窜的方向。

    至于其余部队,李靖将其分为七部,每日一部负责守城,其余部队则待命。

    七部轮流守卫,每日只有五千人迎敌,反击必然不会太激烈。虽然守住城池,但也能给突厥人继续攻击的希望。而且李靖统帅的部队,多为新军,少经战阵,对敌经验稀缺。这次面对突厥人,这么好的磨炼机会,当然不可错过。

    李靖刚统军时,一个长安的闲官却骤得重任,所以所作所为,多受质疑。但经过奇袭乞伏泊、恒安镇两战之后,威望大增,在军中的话语权也非当初可比了。

    于是三军一心,同仇敌忾。

    等到阿史那思摩到达恒安城下,便看到迎风飞扬的“隋”字旗和遍布壕沟、拒马的正面工事。

    那“隋”字旗飞扬的如翱翔的雄鹰,深深地刺痛了阿史那思摩的眼睛。

    阿史那思摩眼看虽然城下工事密布,但瞭望城头,城墙之上的守军并没有那么多,勉强松了一口气。

    看样子隋军有个数千人的规模,这仗还有得打,但若是有着上万人,自己打也不用打,尽早撤退了事。

    此时阿史那思摩顾不得留力,以大将阿史那奚为先锋,向隋军发起了攻击。

    突厥人看似来势汹汹,但因为来的太过突然,大量的攻城装备都没有携带,准备并不充足。

    胡人攻城除了恐吓,最常用的便是以骑射压制城头,趁机登城。

    但城前密布的壕沟,正好挡住骑兵攻城的道路。之前隋军也有布置壕沟的,多沿着城池称环形布置。但这次隋军主将坏的很,与其说是壕沟,不如说是随意挖掘,深浅不一的大坑。各处壕沟互不相连,星罗棋布。

    坑与坑之间,壕沟与壕沟之间,一些不怎么宽广的道路上,仅可供一两个骑兵通过。突厥冲锋的骑兵根本摆不开阵型。

    而那些骑兵可以通过的区域,隋军正好又布置了大量的弓弩对准,只要突厥骑兵通过,立刻便迎来如雨般的打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