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沈乐摩拳擦掌,做好了大干一场的准备。不就是造船嘛! 不就是手搓一条船嘛! 400石的船他都能搓出来,从50石,甚至更小的内河小船开始手搓,完全难不倒他! 然而,造船大业还没开始——家族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船坞,或者动手挖一个船坞,又或者,收买一座小号的船厂,更没有购买合适木材。 一道命令,已经把沈乐从族地,直接薅到了县里: “岳,岳哥儿!”来人在大宅门口滚鞍下驴,直接冲进来: “县,县里急令,让你赶紧过去!” “嗯——?” 沈乐挑眉。来人是他的一个族叔,跟着他出征,回来就被他顺手安排进县衙—— 没捞到多少军功,只有点儿苦劳,想当官是不成的,啬夫、游缴这样的吏员都不成,好歹能当个衙役之类,这会儿就奔来跑腿传话。 您一个人来也就算了,自家人怎么称呼都好,问题是,您身后还跟着一个,那个谁我不认识,肯定不是自家族人…… 在家里你叫我岳哥儿,我不挑你理,当着外人的面,你该叫我什么? “掾、掾曹!”在他的紧迫盯人下,族叔一个刹车,脑子终于转了过来。与后面那个衙役并肩一站,抱拳行礼: “县里急令,让你尽快过去!” “啊……这么快吗?”沈乐起身,飞快拽过背囊——他背着出征的那个,背部缝了老藤,按照人体工学方式加固过的那个——开始往里扔行李: “按照文书,我还有十天的安家时间,没那么快需要到任。出什么事了吗?” 这个问题,沈乐的族叔刚刚到任,暂时还答不出来。他往后退了半步,身边的老衙役挺挺胸膛,昂首道: “有海贼上岸,劫掠乡里,百姓被害者众多!县尊震怒,请掾曹即刻到任,捕贼安民!” 身为本县的贼捕掾,缉捕盗贼、维持治安,正是沈乐的本职。他脸色一肃,放下背囊,回了个礼: “我知道了。等我收拾行囊,整顿人马,即刻就去!” 他一声吆喝,没有在县里弄到职位的出征族人,迅速整顿弓刀,随沈乐赶到县里。一看到县城的城墙,沈乐就皱起眉头: 乱。 很乱。 气如乱丝,在城上飘摇来去,完全凝不成个形状。一定要比较,大概和上辈子黄巾军大败,黄天麒麟崩散之后,那些团块的样子有点像…… 这座县城,它的人心,恐惧、散乱到这种程度了吗? 他摇摇头,径直入城,直奔县衙。县城并不大,从城门到县衙,统共也就七八百步距离,一路看去,百姓面色惶惶,乡绅富户愁云惨淡。 街上的粮店,布店,油坊,各种大大小小的店铺,大白天的,都有一半下了门板。 至于县衙内外就更别提了,衙役们的脸色,也就比面无人色好那么一点儿…… 通传之后,沈乐即刻被引到本县周县令面前。这县令约莫四十岁年纪,此刻眼窝深陷,满是血丝。 见到沈乐,如同见了救命稻草,不等沈乐行礼,就一把抓住他的手臂: “沈掾曹,你可算来了!想必路上已听闻,海寇猖獗,肆虐乡里,百姓死伤惨重,本县……本县寝食难安啊! 百姓惊惶,大户不宁,正需你这等少年英才,战场上杀出来的勇士,才能解此危局啊!” 啊这……现在给我戴高帽子就有点早了吧。沈乐默默腹诽着,却也知道县令的难处: 孙吴到现在为止,还是执行汉朝的选官规则。汉朝的规则就是:吏员可以来自本地,县令则由上面任命,从外地过来上任。 一个县令,如果他没有足够的人手,没能和当地大户搞好关系,他连收税都收不起来,何况,是碰到海寇入侵,这等突发的大事! “大人放心,缉捕盗贼,乃下官分内之事,必竭尽全力!”沈乐沉声回答。左右一看,反正也没有地图,索性拖着他坐下来: “还请大人详述案情,下官好尽快出发,前往处置!” “好,好!”周县令连连点头。他灌了一口水,润泽一下有些嘶哑的嗓子,快速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