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种东西,真的能维持几十几百年吗? “当然能啊!” 一位大工师傅过来拎走泥桶,薄薄地在地面上铺了一层,然后举起工具敲打。 他一条腿伸得笔直,蹬在下方,另一条腿蜷起来踩在斜坡上,双手举着那个有点带柄木盒子的工具,一下一下,非常均匀地沿着土层砸过去: “这样的配方,可以把土层砸得非常结实呢!不过,我们以前都是夯实平地,这种在斜面上进行敲打压实的工程,可说是前所未见……” 沈乐尝试着举起旁边闲置着的一个夯锤,想要夯一下试试,立刻被师傅阻止。 这位师傅斜睨沈乐一下,抬起手背,擦了一下额头的汗珠。沈乐注意到,他的双手满是老茧,粗糙皴裂,和国内任何一个土木大工毫无区别。 语气相当礼貌,却也相当的不客气: “客人看看就行了。这种夯土的活儿,没有二十年的经验,可是干不好的!你看,夯实的地面,要非常紧密,非常平整,一点都不能有裂痕!” 沈乐仔细看去,师傅完成压实后的土层,厚约5厘米,平滑如镜,正在不停地向边上伸展。 他用精神力略微探查了一下,刚刚夯实的土层,和下面的大片土层,果然结合得十分紧密,没有任何缝隙。 再抬头看一眼,往旁边看一眼,啧! “这块需要修复的地基,好大啊!” “当然了!” 陪伴他们的和尚,带着骄傲的微笑,伸手画了一个圈子: “清水舞台下方的地盘,宽约33米、深18米。这么大的地基,全是这些师傅,用手工一点一点,一层一层夯上去的!” 这可怕的地基…… 沈乐飞快地心算了一下,又看看师傅干活的速度,默默打了个冷颤。 整个加固工程,从头到尾,都在不断地重迭铺上这种夯土。一层五厘米,一层五厘米,以这些师傅干活的速度…… “还得要几年?” “现在已经干了一半了。”那个大工头也不抬,一边夯土,一边回答: “预计整体完工,还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 “所以总共要四年?” 四年时间,如果是研究生,大概已经换了一茬了;如果是从研究生到博士,四年干完,一篇很漂亮的大文章也写出来了。 而如果这四年时间,都在忙着夯土、夯土、夯土…… 这就是为啥,除非进研究所,否则到外面根本找不到工作吧? “四年又怎么样?”大工师傅一下一下,均匀稳定地用着力,手臂上的肌肉贲起了又放松,放松了再贲起。 他的语气平静而骄傲: “四年时间,为后人留下一个4、5百年都不需要再次修复的坚实基础,这不是我们这代人的义务吗?” 沈乐默然闭嘴,向他微微欠身,小小地鞠了一躬。 同为古建修复人,自己逃了,没有在这个行业坚持下去,没有为祖国的古建修复事业奉献一生; 而这位人到中年的大工师傅,为了他们国家的古建筑,已经奉献了半辈子,眼看着,还要继续奉献下去,直到耗尽年富力强的岁月…… 哪怕是东瀛人,这样的专注,这样平静的奉献,也值得他给予敬意。 他在工地里到处走来走去,不断写写画画。画下工人夯土用的,那个名叫“Tako”的传统工具的样子; 画下他们搅拌夯土用的工具和容器; 画下清水舞台下层,那139根巨大的立柱,支撑着挑空露台的落点方位,那些立柱深深插入夯土的样子; 画下那些立柱和当中的横梁,纵横交错,相互支撑的方式…… 吉田神官尽心尽责,在旁边陪了足足一天,又陪了一天。眼看着沈乐画得不亦乐乎,他悄然退去,向上面报告: “目标最近沉迷清水寺的修复工作……” “是的,非常专注……” “并没有要离开的打算……” “看上去,可能还要再待几天……” 想要试探,或者想要行动的话,最好在酒店到清水寺的路上? 反正这附近,盘山公路来回环绕,很容易出点儿小小的事故…… 他虔诚地期待着。然而等来等去,沈乐照常开车出酒店,照常在寺里旁观修复工作,照常记录,并没有受到任何干扰。 到了第五天,连陪伴保护的特事局小哥,都有点儿懈怠了,蹲在一根柱子下面,抱着手机玩游戏,偶尔才抬头看沈乐一眼: “小心!!!” 头顶上,一个庞大的阴影直坠而下,扑向沈乐。清水寺舞台下面的立柱,高度约有12米,大概4层楼那么高。 从上面坠下来,还是很有些力量的,而且没有多少反应时间——重力加速度直坠到底,只有1.55秒…… 事实上,特事局小哥喊完这一声,一秒半就已经过去了。那个黑影直扑到沈乐头顶上,砰的一声,两个人一起倒下,骨碌碌地滚成一团。 没有往山下滚,反而违反重力地往上滚,滚进了立柱当中: 这是谁? 是来对付沈乐的吗? 应该不危险吧,沈乐的战斗力还是很强的…… 特事局小哥一边拔腿往里跑,一边想着,并不是很紧张。林立的木柱之间,就看到沈乐身上电流微微一涨,又快速缩回: 没有全力爆发? 是的,这里是清水寺,是古迹修复的所在,沈乐大概投鼠忌器,下不去手…… 那就麻烦了啊! 特事局小哥立刻紧张起来,加速飞奔。木柱之间,有什么东西快速晃动,体积比正常人大了两三倍,和沈乐紧紧纠缠在一起。 是什么? 是什么人? 是人吗?! 特事局小哥本能地想要喊人,想要叫救兵。侧耳倾听,头顶上,清水舞台出现了一阵小小的喧哗,仿佛听到有人在喊: “又有人跳下去了……” 等等,什么是“又”? 你们东瀛人很习惯跳清水舞台吗?! 啊,仔细回忆一下,确实是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