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一天只能织造“几寸”还是好的——事实上,两寸都没有,一天只能推进五厘米。 十天五十厘米。 一个月一米半。 沈乐看看自己捧过来的妆花缎,由衷感谢这只是裱画用的,面积不大。 最多最多,十天时间,应该就能搞定了? 然后,他就得到了一个噩耗: “不好意思,暂时没有空闲的花楼……” “啥?” “现有的花楼都占满了。”接待他们的女老师非常抱歉地解释: “手工织造妆花缎,速度很慢的。一个订单,最快也要三个月才能做完,最慢要一年—— 比如现在,二楼的花楼现场操作展区,正在机子上的那匹云锦,是那谁谁为女儿订的嫁衣,一件旗袍,就三米的布料出去了…… 再比如刚才带你看的那台花楼,是某某明星定制,预备穿去欧洲走红毯的,料子足足十五米,嗯……” 沈乐头晕目眩。三米,等于300厘米,等于两个月的工期。 十五米那就更不得了了,十个月的工期,将近一年。天晓得那位设计的衣服有多大裙摆,居然要十五米的料子! 这可是“一寸妆花一寸金”的妆花缎啊! 想象一下,把十五米,也就是45尺黄金穿在身上,而且是只走一次的红毯,走完以后,下次就不再穿了! 而且,十个月工期,或者至少两个月工期,意味着一天八小时,一周七天班。如果老师傅还要修个双休日什么的,工期就越发遥遥无期了…… “能不能……能不能想想办法?” 他忍不住恳求。女老师无奈摇头: “我们所的花楼都满了。” 也就是其他所,或者其他织造公司,或者其他……总之,有些其他地方,还可以织造? 沈乐眼睛一亮。他快走几步,半侧身遮住张老师的视线,悄悄递过去一个红包: “老师,帮忙介绍一下?我这里急用!” 女老师微微一笑,摸出手机,推给他一个微信号。沈乐顺藤摸瓜,赶到郊外另一个工作室。 主持工作室的中年男人斯斯文文,鼻梁上架着一副银丝眼镜,一双手伸出来细皮嫩肉,看着就不像是织过一分钟妆花缎的。 沈乐跟着他走进去,一座由厂房改建的工作室里,一字排开三座花楼,一座空着,两座有人在忙。 沈乐留心观察了一下,在花楼上赶工的师傅年纪不小,少说也有四五十岁。 他们一个个神情疲倦,伸出手来,手指、手背上一条一条,不是老茧,就是被丝线勒出的口子…… 更不用说,看那坐姿、那俯身盯着妆花缎的样子,脊椎病、颈椎病、近视或者老花,还有一堆的职业病,大概率都少不了。 不过,花楼上的织锦,倒是很匀净,精神力扫过去,看不到花纹错乱、经纬线不匀的地方。 师傅的手艺还是可以的,就是不知道,他们家的生产效率怎么样,能不能最快搞定他要的东西? “要定制?要赶工?”中年男人推了推银丝眼镜,瞟了一眼沈乐带来的资料: “你知道,我们的老师傅都很忙的,要赶工的话,只能抽出一点时间来兼职……” “多少钱?”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