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王磊把黄鳝钩放入洞穴当中,不断来回抖动试探着。刚试几下,他就兴奋低喊道:“吃了,吃了!” 说着,这家伙缓缓把黄鳝钩提出水面,下一刻却露出失望的表情。 只见钩上蚯蚓被扯掉大半,并没有看到大黄鳝的身体。 显然,这家伙远比想象要狡猾,见到诱饵并不是直接吞下,而是采用撕扯拖拽的方式。 很快,整条蚯蚓被吃个净光。 王磊只能改变策略,每次钩上只挂少量蚯蚓肉。 如此几次后,终于感觉到传来沉重的拉扯力。 “上钩了!”他口中喊着,却并没有急速将黄鳝钩提出水面。 相反,王磊手中动作很慢,而是缓缓往洞外拉扯。主要因为大个体黄鳝的力气巨大,双方拉扯下很容易把黄鳝的嘴巴刮破,最终使其脱钩逃走。 对于钓黄鳝,他也算半个行家,对其中门道非常清楚。 黄鳝钩出水后,王磊迅速用另一只手扣住黄鳝身体,连带扔到对面岸上。 旁边等待的王涛赶忙用网兜扣住,而后放入水桶内。 王满银站在水桶前看了几眼,感觉先前估少了。这么一条黄鳝最少七两重,足够晚上做一盘油炸鳝鱼。 把这条鳝鱼钓上岸,王磊仍然没有收心,继续沿着荷塘浅水处寻找洞穴。 很快,又有一条三两重的黄鳝上钩。 短短十几分钟时间,哥俩就捉了七八条,差不多有两斤重。 晚上全部炸了吃,顺带可以捉些知了当配菜。 场畔周围灌木丛因为经常浇水的原因,土里知了特别多,一晚上能捉二三十个。 之前王满银懒得费事,都是让王磊他们放锅灶下烧着吃的。 现在可以凑在一起倒油炸。家里有黄米面,反正要凑一回锅,可以再炸一些油馍馍吃。 下午两点多,工人们陆续过来上班。 王满银照例抱了个大西瓜,让大家吃完再开始干活。 现在炒制瓜子实现半自动化,工人省力很多。生了煤火后,推上电闸,接下来只需要隔段时间查看一下炒货机内原料即可。 另外作坊人手有充裕,王满银现在已经很少操作机器了。但他对质量始终没有放松过,每天都会详细进行检查。 等七点多工人下班,他们两口子也结束了一天的工作。 天黑时,场畔上飘出浓烈的油炸香味! 炸黄鳝段、油馍馍、知了……王满银家今天晚上的生活比过节还丰盛。 也就是现在赶上好时候,换做几年前,他绝对不敢如此高调。 王满银站在锅灶旁忙乎,连衣服都汗透了,最后连带油馍馍足足炸了高高一盆。 给王秋生那里送了一碗后,自家人才坐在场畔上开吃。至于老岳父家,可以留着明天送。 放下碗,三个孩子照例去村里疯跑。 王满银两口子刚才在灶台边热得够呛,趁这机会都先洗了个澡。 而后,两人坐在场畔上扇着蒲扇,享受难得的宁静。 就这么随意聊着…… 黄土高原的夏夜特别惬意。 凉风习习,头顶星河异常清晰,颗颗可见。 扑棱棱,突然一个黑影从头顶掠过,继而消失在远处黑黢黢的山峁间。 王满银很珍惜这样悠闲的时光,尤其身边有婆姨和孩子们陪伴……对他而言,特别满足。 很多时候,他都想一直这般过下去。 不过随之而来的,仿佛冥冥中有一股力量,推着王满银不断朝前。让罐子村环境变好一点,村民们生活过得好一点,顺便看一看尽头更漂亮的风景。 他并不只在心中想想,而是一直在做。 现在给作坊干活的工人,一天最少能拿两块钱……一个月下来六十块,一年六百块。对于黄土高原很多人家而言,一年地里收成也达不到六百元。 这事儿看起来很小,却悄然改变了六个家庭的生活轨迹。 接下来,王满银还会从村里招收更多人。 在黄原市购买了房子后,王满银曾想过要把作坊搬迁过去。以自己现在开出的工资,即使在市区招工人应该也很容易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