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丁显的扬名之路-《大明公务员》


    第(2/3)页

    民报本来就是朱元璋尝试另外的监督办法。

    自然要做出威势来。他要让人知道,一旦违法乱纪的事情,被翻出来了。朱元璋一定会追究到底的。与这种全新的监督与震慑相比,丁显一点私心也算不了什么了。

    丁显这个人,在朱元璋看来,不过是跳梁小丑,他其实也想看看,丁显这个站在新时代风口上的人。要做什么?也顺便看看何夕准备如何应对?

    这一件事情,对丁显的好处就太大了。

    虽然说,大明天下也算是太平,但是很多事情都是相对的。那一个庙里没有冤死的鬼,何况在这个时代,朱元璋也最多能管住南京城外,南京城外的很多事情,即便是锦衣卫也未必会全部告诉朱元璋。

    天下之间,自然有很多不平之事,不诉之冤。

    百姓们不明就里,自然将丁显当成了希望所在。一时间很多人都找上门来,求丁显申冤昭雪。

    丁显摇身一变,成为为民请命之人。

    当然了,丁显这个人心高气傲,但是本性也没有坏到哪里去。只是他多年磨砺之后知道轻重,对于能写轻的,或者不干涉到他惹不起的高官的那种案子,自然大鸣大放,至于牵扯太广,他惹不起的。自然是悄无声息的遮掩住了。

    即便如此,丁显风头大盛,他对开海之事的评价,似乎一下子变成正确无比了。

    在苏伯衡看来,这丁显很难对付。

    解缙沉思片刻,说道:“此事不难,其实我明鉴堂内部的刊物,里面有很多内容,只需放出去。就足以建立一家比民报更好的报社。以此为基础,选一二题目,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就可以了。”

    苏伯衡说道:“何处攻之?”

    解缙冷笑一声,说道:“他有案子,我们就没有案子了?天下间,什么事情都会发生。”

    一件事情,从一个角度来解释,是一个道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接受,就是另外的道理了。对于这一件事情,解缙一点也不陌生。丁显固然不错,但是解缙一点也不怕的。

    这种耍嘴皮子的事情,解缙不怕任何人。

    只怕背后没有人支持。

    毕竟,如果丁显背后没有人支持,单单看丁显做到事情,他早就被人弄死了。

    解缙很明白,这南京的舆论战场,其实是一个两股势力的提前碰撞。他而今不过是一个马前卒而已。

    解缙不怕当马前卒,他现在是马前卒,但不会永远是马前卒的。

    苏伯衡说道;“我就不问了。这一件事情你自己掂量,需要什么帮助?我这就去找监正,看重了谁,给我名单就行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