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私定终身-《道友记》


    第(2/3)页

    “原来是学堂的读书人啊!”翠花她娘恍然大悟的叫到,声音有点激动,惹得王员外狠狠的瞪了她一眼,怪自己媳妇在客人面前不懂规矩。

    王员外自己也笑的合不拢嘴。又给蒋辽倒酒,说道:“我说看着少侠身上一股凛然正气,原来是学堂的读书人。”

    “员外客气,少侠不敢当,叫着也生分,您就叫我蒋辽吧。”蒋辽说道。

    “就是,就是,我们镇子上参加过青衣试的满打满算也就一个人,还是镇守大人!”翠花她娘继续说道。

    “你懂个啥,镇守大人不属于咱们镇子上的人。”王员外嫌自己媳妇话多,大声嚷道:“整个仓头镇,根本就没有人参加过朝廷的青衣试!”对着蒋辽郑重的解释道。

    知道蒋辽不但武艺高强,还是一名学子,王翠花心里更是乐开了花,自己的夫君能文能武,文武双全!这样的夫君就是打着灯笼也找不来啊。一边吃饭就一边斜斜的瞅着蒋辽,越瞅越满意,心里像喝了蜜糖一样的甜。

    另一桩让人高兴的消息是,蒋辽既然还是准备参加青衣试的学子,就肯定没有婚配。因为大夏帝国律法规定,凡是第一次参加青衣试的年轻人,在青衣试的结果没有出来之前,皆不许有婚姻之约。

    理由也很简单,参加青衣试一旦被朝廷选中,飞黄腾达,婚配就是朝廷做主了。况且如果以前贫贱,如果有婚约在身,考中青衣试鲤鱼跃龙门,有些品行不端的人也会毁掉原先的婚约。

    至于不参加青衣试,到商铺做学徒的弟子,或者在江湖中混日子的少年,朝廷则从来不管婚配,只要年龄够十五岁,自由决定即可。仓头镇有像狗子一样大的少年,孩子都两三个了,甚至有二十七八岁就做了爷爷的。

    蒋辽也是存着一颗善心,感激这一家人的心意。宴席上专捡一些好听的话说。

    酒菜将尽,王员外和媳妇起身礼送蒋辽后就回屋了,故意留给女儿和蒋辽说话的时间。

    一翻热闹的家宴,好像把二人间的距离拉近了不少。

    “我再送送你吧。”王翠花低声说道。

    蒋辽没有反对,也没有答应,算是默认。

    二人终于再次走在了月光下的小路上。一种奇异的感觉再次在二人心中升起。

    走了很长的路,王翠花心里有无数的话想要对蒋辽说,虽然吃过饭,也见过自己的父母了,但那层窗户纸始终没有捅破。

    恋爱中的人,最想,也最热衷的就得反复确认对方的心意——你到底爱不爱我?你心里到底有没有我?

    因为越是珍贵的东西,越害怕失去,所以要反复确认,得到肯定的答复,找的心中的甜蜜。

    蒋辽突然停下脚步。

    王翠花好像有预感一样,也跟着停下了脚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