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们俩作为南方内地工商型大地主出身的官员,其实也是不希望严格禁海的。 虽然他们不直接参与走私,但绸缎、茶叶、瓷器这些货物是由他们提供给沿海参与走私的大户,所以,真要是严格禁海,他们的货物就会滞销,就会影响底下大量商贾与工匠的生活。 总的来说。 大明现在就是一个外贸型帝国,国内普通百姓富裕程度不高,棉布、丝绸、茶叶这些大明重要工艺与工业、农业产品,只能以外销为主。 内销则只能供应京师权贵与西南土司,可这些人能消费的货物有限,还特别讲究品质。 所以,大量货物就只能外销给海外那些小国主君、小国贵族。 只是大明目前的外贸利润,没有流入到朝廷手里而已。 现在,朱厚熜听费宏这么说后,就点首言道: “那就如朕之前所言,以巡访外藩外邦的名义,组建巡访团队,完成贸易。” “让官员负责巡访他们的君主贵族与官僚,随行商队负责巡访民间,完成相应交易,出外巡访的商队代表着我天朝商贾形象,也关系着朕的形象,故需要朕直接钦定足够信任的家族组建皇商。” “朕决定暂以余姚王氏、顺德梁氏、温州张氏,为三大皇商!让他们各自派一名子弟进京,接受冠带,到时候随锦衣卫一起出外巡访。” 费宏等拱手称是。 大明锦衣卫官历来有负责外交访问的祖宗成例。 比如宣德二年就有锦衣卫官陈友出使蒙古的例子。 所以,朱厚熜决定还是将来派锦衣卫代表自己与皇商一起出外贸易,既让锦衣卫可以借此增加收益,而巩固其对皇家的忠诚度,也让锦衣卫可以趁机为自己打探海外情报,安插眼线,同时也能让锦衣卫监督皇商。 而朱厚熜之所以选择余姚王氏、顺德梁氏、温州张氏为皇商。 那是因为朱厚熜已经先派人跟他们通了气。 他们既属于沿海大户,参与过走私,有自己的海贸团队,又投靠了皇帝,成为了皇帝自己人。 所以,朱厚熜自然选择他们的家族成为第一批皇商。 在朱厚熜下达这样的旨意时,王阳明、梁储、张璁已经让自己的家人开始向官办造船厂订购大商船,以为接下来充任皇商,出海贸易做准备。 官办造船厂为这些皇商造船的利润自然会归于国帑,算是增加了朝廷的收入。 当然,他们完成贸易后还要给朝廷缴税,也可以增加朝廷收入。 除此之外,皇帝也会参与他们的分红,而增加内帑的收入。 总的来说,新设立的皇商贸易,算是让海贸之利不再独属于沿海大户的利,而让皇帝和朝廷也可以分一杯羹,是大明皇帝联合拉拢忠心的沿海部分大户,开始重新瓜分海贸之利。 不过,实现这一切的前提,是皇帝与朝廷有了自己的强大水师,是朱厚熜愿意让张璁、梁储、王阳明的家族,可以多吃一点。 这也不是说,张璁、梁储、王阳明三人真的需要利益给的足够多才愿意卖命,而是他们背后的家族与亲友关系网需要给足够的利益,才会支持与配合他们向朝廷尽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