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池小诺手里抱着牛奶,一蹦一跳的。 池暖低头看着女儿的样子,心里却在想着篮子的事情。 她心里有了想法。 在来大院的时候,她看到大院后面靠近围墙的地方,长着细韧的荆条和野竹。 她打算去那边砍一些自己回去编织。 牵着池小诺回到大院里,拿了砍柴刀去了后面砍了些粗细均匀、韧性好的枝条回来,又去找张梅要了点用剩下的麻绳。 下午的阳光暖洋洋的照在大院中央的空地上。 不少家属忙完了家务,都搬着小板凳出来,一边做针线活,一边闲话家常,聊着些东家长西家短的日常。 池暖找了个不挡路的角落,也搬了个小凳子坐下,把准备好的荆条和竹篾摊开放在地上。 池小诺乖乖做在不她的身边,玩着几根柔软的柳树条和花朵。 编织手艺,是小时候池暖跟着村里的老人学的,没想到这个时候派上用场了。 她先将粗壮的荆条弯成篮子的底部框架,手指灵活在缝隙之间穿梭,用麻绳牢牢固定住。 然后又拿起削薄的竹篾,开始一圈圈地往上编织。 她的动作并不快,但还是一样的娴熟流畅,好像这些事情做了很多次一样。 细长的竹篾在她的指尖好像被赋予的生命,听话地交织、缠绕,渐渐显出篮子的雏形。 刚开始,只有几个离得近的家属好奇地张望。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被吸引了过来。 “哟,池妹子,你这手可真巧啊!”一个纳鞋底的大婶儿忍不住赞叹,“这篮子编得,比供销社卖的还规整!” “就是,你看这收口,多紧实!这手艺可真不错!” 另一个正在补衣服的年轻媳妇也凑过来看。 池暖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脸颊微红,手里的动作却没停,轻声说:“就是随便编编,以前在老家学过一点。” “这可不是随便编编就能成的。”张梅也听着声儿凑了过来,笑着帮腔,“咱们大院手巧的人不少,可能把这荆条和竹篾摆弄的这么服帖的,可不多见呐!池妹子,你这篮子编好了,可得给我看看,改天我也去弄点材料,你教教我!” “对对,也教教我们!” 剩下的几个家属纷纷附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