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包子就大蒜-《国啤》
            
            
            
                
    第(2/3)页
    今年,第三糖化车间,56个巨型发酵罐相继投产,也让嵘啤具备了年产24万吨啤酒的能力。
    看着眼前的巨型发酵罐,濑户雄三和藤野清志的脸上,那种伪善的谦虚消失了,代之的是严肃与郑重。
    日本人崇敬强者,伪善是给弱者准备的面具。
    唉——
    周凤和长叹一口气,就这么简单地把自己的实力暴露给人家了,秦东葫芦里这卖的是什么药?
    “这是我们的第六包装车间,”秦东带着他们走进干净明亮的车间,“我们二厂主要是易拉罐生产线,哦,当年,藤野君也给我推荐过易拉罐生产线……”
    藤野清志笑了笑,当年是想赚中国人的钱,可是中国人的钱不是那么好赚的。
    “走吧,到总厂去,中午我请日本的同行吃饭。”秦东象是在嘱咐邵大伟又象是在对濑户雄三说。
    “工业生产离不开电力,今年,我们也改造了电力设备,实现了电站增容……”
    咳咳咳——
    周凤和一阵剧烈的咳嗽,他是真的咳嗽,他本来还计划着,秦东只是展示一部分先进设备和生产线,没想到连电站增容这样的长远规划都讲给了日本人听。
    “周书记?你怎么了?”邵大伟过来,轻轻拍拍周凤和的后背,周凤和板着脸看看他,直接让他把手拿开。
    “电站增容完后成,可以满足我们嵘啤年产35万吨啤酒生产的需要……”秦东豪情万丈,到时的嵘啤,肯定可以把海珠甩在身后,到那时候,就可以跟在香港上市的秦啤,好好掰掰腕子了。
    这是两代嵘啤领导的梦想!
    梦想照进了现实,也照在日本人惊讶的脸上。
    濑户雄三与藤野清志对视一眼,看来这趟真是没有白来,他们真正见识了中国顶尖啤酒企业的实力。
    当然,生产线、灌装线和发酵罐只是硬实力,工人的精神面貌,厂里的管理水平这些软实力也让他们大开眼界,你在厂里甚至找不到一张废纸。
    还有加料环节,实行一个人分料,一个人加料的相互制约的办法,可以把因职工误动作带来的损失减少为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