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姚合没有答话。 只见他放下手中灯盏, 低头动作须臾,转过身。 唐小白看着他抬起的右手。 怕引人注意, 他们没有点太亮的灯。 又隔着距离, 看不清他拇指和食指之间拈着什么。 “百会穴,有细针, 入穴寸余。”姚合道。 唐小白和陶汾均露骇色。 入穴寸余, 连摸也摸不出来。 姚合不知想起什么,又转回去。 过了一会儿,再转回时,看着自己指间:“风池和风府两穴也各有一针, 长两寸有余, 都是入穴寸余——”微顿, “足可致命。” 说罢, 抬眸看陶汾。 唐小白也转头看陶汾, 直截了当问:“陶师兄是自己突然想到的,还是有人提醒?” 如果陶汾早知道这种可能, 也不会等到姚合来了才说。 而且刚才开口时, 语气神情都带着犹豫,仿佛不太确定。 此时被问, 讪讪地摸了摸后脑,道:“是偶然听楚楚提起——” …… “我就是在外面听人说书的时候听到过——”钟楚楚被问后, 苍白的小脸上满是诧异,“真的是这么死的?”转向陶汾, 有些小得意,“你看吧, 话本上也不完全是骗人的!” 钟楚楚对着别人的时候还是挺文静的一个姑娘, 对着陶汾却总有些顽皮模样。 陶汾听了只“呵呵”一笑, 半露无奈,半见宠溺。 唐小白笑眯眯看着, 感觉磕到了。 但该问还是得继续问:“何时何地听的说书?还记得说书先生是哪位吗?” 钟楚楚想了一会儿, 说:“在西城门外路边的茶寮,那里时常有外乡的说书人来说书, 大概是……”皱眉苦思,“三个月前吧?”不太确定的样子。 唐小白知道西城门外的茶寮。 西城门多胡商进出, 城门外沿官道有不少茶寮,有大有小。 大一点的会搭一个简单的台子, 谁都可以上去说一段或者唱一段,得了赏钱店家提成。 既然不是固定的说书人, 又是三个月前的, 基本是没指望找到人了。 “你还记得那人长什么样吗?” 钟楚楚苦苦回忆了好一会儿,还是说得磕磕巴巴:“干瘦干瘦的……山羊胡……身长大概七尺不到……” 唐小白听了半天, 也没听到什么特别有用的信息。 “我当时也没太留意,就是个过路人。”钟楚楚抱歉地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