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集结号,顾名思义,就是部队集合的军号。 相对于冲锋号,一般部队撤退的时候,就会吹响集结号。 而电影《集结号》主要的剧情就是围绕一个集结号展开。 解放战争时期,连长谷子地在汶河岸执行掩护大部队撤退的任务,在这场惨烈的战争中,全连除连长谷子地,47人全部阵亡。 由于部队改了编号,九连牺牲的烈士们也被认定为失踪,谷子地开始了艰难的寻找,也为了探明当年集结号的真相。 历史上,冯裤子版本的《集结号》上映之后,口碑很高,以至于就连三十分钟新闻都提到了这部电影。 但是十年之后再看这部电影,大家却觉得似乎有些抹黑之嫌。 我们都知道《集结号》是改编自作家杨金远的《官司》,而其实《官司》这部也是有真实原型的。 《官司》虽然有一些艺术加工,但是没有夸大。 不过冯裤子版本的《集结号》,很多情节都是经过改编和电影二次加工的,所以存在一定的程度的夸大和抹黑。 比如原型也是一个老兵,也确实有阻击敌人最终导致全军覆没的情况存在。 但是真实状况绝不至于像电影谷子地那么夸张。 首先,老兵真实的情况是一个班,而不是一个连。 这也是冯裤子版本《集结号》后来第一个为人诟病的地方,从班级小组阻击的个别事迹,而电影一跃成了连级部队,甚至有隐隐上升到整体的意思。 其次上级告诉老兵坚守到天黑,听到号声可以提前撤退,如果全班阵亡,会派其他人顶上。 所以老兵接到的命令是明确的,而且同时也告知了危险性,有全体阵亡的可能。 而在电影中,却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所谓的号声,甚至任务的危险性也不说。 面对这样危险的任务,我军是不可能去蒙骗战士,明确告知,坚决服从,才是能够三年之内解放全国的原因所在。 而为什么当时《集结号》这部电影上映的时候,大家都意识不到这些情况,反而觉得这部电影拍得非常好? 这一定程度上也和此时的大环境有关。 其他不说,如果有喜欢看军事网文的老书虫应该知道,这个时候,除了少部分,绝大部分都是果粉。 相关论坛板块更是乌烟瘴气,把我军黑的那叫一个惨。 没办法,这个时候太多公知和走狗了,但偏偏他们又有点名气,能够经常出现在公开场合,说一些看似有道理但却又非常歪屁股的话。 当时大家接触外界信息的渠道非常窄,彼此信息之间的传播也很慢,所以大家在听得多了,很容易被那些人带偏。 不过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当时我们自己文化不够自信,总是向往外面,觉得外面的空气都是香的。 所以之后我们国富民强了,文化自信了,《集结号》的问题,一眼就能看得出来。 就算看不出来,但看着就是会感到别扭和难受。 刘周既然知道这些问题,所以他在当初剧本定稿的时候,就将这些涉及夸大和抹黑的情节给改了。 而这些情节其实对于电影最核心的最感人的想要探讨的主题是没有太多影响的。 因此刘周现在看着冯小宁版本的《集结号》,不会感觉不适,看得全神贯注。 《集结号》无疑也是一部好电影,放映结束之后,大厅内也立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不错,难怪你这么有信心《集结号》在票房上能够战胜《投名状》,这的确是部优秀的电影。” “哈哈,能够得到韩总这么高的评价,那我就更有信心了。” “别贫了,《投名状》也不是善茬,如果到时候《集结号》输了,我就在圈内宣扬出去,让大家一起来笑你。”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