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最佳导演颁给了黄建新,他是韩山平的好基友,曾经是北影进修班的同学。 对此刘周也有点遗憾,自己到现在可还从没拿过一个颇具分量的奖项。 不过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最重要的最佳故事片奖被《调音师》拿下。 《调音师》无疑是这次大学生电影节的最大赢家,喜提三项大奖。 颁奖典礼结束之后,回到家里,刘周也不住思索。 现在自己在票房上已经算是取得了一些成绩,也是时候该在奖项上发力了。 不求欧洲三大,国内的三金或者内地的三大奖,也该去冲击一下。 不然万一今后又和冯裤子对上了,抓住自己没什么奖项傍身这一点疯狂输出,虽然不会有什么实质的影响,但也会让人感到非常不舒服。 不过这个事情急不来,得慢慢操作,毕竟刘周此时太年轻了,评委在评选的时候会不可避免地因为刘周的年龄而觉得要先压一压。 第二天,刘周来到工作室,然后叫来了钟俪芳。 “刘总,你叫我?” “对,有一件事需要你去做一下。” “什么事?” “我前一段时间看到了一篇短片的,非常适合改编成电影,但一时又忘了它是在哪个刊物连载的。 这部的名字叫《官司》,你带人对国内各个刊载的刊物找一下,找到这部,然后联系的作者,买下它的影视改编权。” “刘总,在全国的刊物上找?” “没错,这件事虽然繁杂了一下,但你可以不用亲自去做,多安排几个下面的人去找,找到后你去谈版权。” “好的刘总,你下部电影准备就改编这部吗?” “还不确定,到时候再说吧。” 这时刘周思绪一转,接着说道: “钟总,不仅是《官司》这部,今后你们觉得一些有影视改编价值的也可以把版权买下来,就算现在不拍,也可以作为储备。” “明白了刘总。” “那你这边有什么事吗?” 钟俪芳笑着回道: “还刚好有件事想和刘总商量一下。” 听到钟俪芳这话,换了一个舒服的姿势,说道: “什么事你说。” “我来公司已经一年了,工作室的事情也算走入正轨,现在对影视行业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我觉得现在内地的影视行业反而是电视剧更赚钱,所以我觉得我们工作室是不是可以进入电视剧领域?” 听到钟俪芳这话,刘周不由沉吟起来。 刘周当然知道此时的电视剧更挣钱,不然去年巨星影业公司的邓建国也不会那样豪气地说可以投资三千万给他拍电影。 但是说实话,在刘周心里还是觉得电影才算是艺术,一门心思都放在了电影上。 而且当时刘周也没这个时间和精力去投资制作电视剧,所以就一直拖到现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