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 风月也留学?-《大清话事人》
            
            
            
                
    第(3/3)页
    太大的,太小的,都留着再次加工。
    五叔的精神不太好,每天泡在药罐子里。
    不过,看在他老实配合的份上,李郁没有虐待他。
    伙食,药方,都是极好的。
    老家伙是个人才,能用就尽量的用。
    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去了上方山。
    在一处山谷中,试枪。
    火绳枪是自制的,火药也是自制的。
    若不经过测试,李郁心里没底。
    先布置了两个人手,攀爬到了高处放哨。
    万一有人来,好及时通知。
    必要的情况下,直接把人绑了,也不能泄露消息。
    一行人当中,有个唯一的女人,杨云娇。
    她是来给姐姐,立衣冠墓的。
    砰,砰。
    山谷里的枪声回响,木靶子上碎屑乱飞。
    十米,二十米,五十米,一百米,各竖了一个木制人形靶子,描了红边。
    几乎是一比一的木制人形靶,类比真人。
    四个汉子,每人手持一支火绳枪,不断的在射击。
    按照正常的装药量,测试质量。
    从射程,穿透威力来看,火枪和火药都没有问题。
    精准度,只能说差强人意。
    众人都觉得精度很高了,50米外打人形靶,三发两中,相当优秀了。
    而一百米,大约是五发一中的概率。
    李郁心想,毕竟是滑膛枪管,不能要求太高。
    等生产稳定了,可以试试换钻刀拉个膛线,配合现在用的米尼弹,应该相当不错。
    这一次试枪,暴露的问题很多:
    比如米尼弹的密封效果不好。
    装填的时候,先放一块麻布,然后再塞入米尼弹,达不到密封的理想状态。
    得让赖二去趟府城,买点软木回来。
    塞在米尼弹尾部的空腔里。
    还有,装填费劲。
    李郁亲手试了一下,用通条怼的很艰难,很涩。
    麻布换丝绸?
    倒是会顺一些,但是成本太高,密封性也会更差。
    众人拾柴火焰高。
    刘千从怀里摸出了一块油脂,嘿嘿笑着在麻布上擦拭。
    然后再拿通条怼,就顺利多了。
    “你小子随身带油脂干嘛?”范京好奇的问道。
    刘千脸一红,不愿回答这个问题。
    还是林淮生替他回答了:
    “偷打开别人家门的时候,把油脂塞到门轴里,开门才悄然无声。”
    一群人哈哈大笑,果然隔行如隔山。
    ……
    试枪结束,留了两个人捡铅弹。
    这些变形的铅弹,拿回去融一下还能用。
    众人上山,挖了一个浅浅的衣冠墓。
    杨云娇,把仅有的一点姐姐的遗物埋了下去。
    又立了块碑,焚烧了纸钱,香烛,摆了祭品。
    李郁站在一旁,默默的说了句:
    “一念执着百般皆苦,一念放下便是重生。”
    “你再考虑一下,是走还是留?”
    “奴家自然是留下。”
    “行,以后就安心替我做事。若是哪天遇到了情投意合之人,我帮你保媒。”
    杨云娇抖了一下,细不可查。
    随即把最后一叠纸钱,投入了火盆中。
    火苗轰的一下腾起,恍惚中,似乎又回到了岛上纵火逃亡的那一晚。
    (本章完)
      
    第(3/3)页